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39章 又想做交易 (第1/2页)
黄副区长接过项目计划书随便翻了翻,尽管计划书中包含了所有必要的内容,陈耀华还是口头介绍了521工程产业化项目的大致情况。 “你们这个项目需要多少员工?还要招工吗?”黄副区长对这个问题似乎更为关心。 其实用工人数计划书里也写得很清楚,出于礼貌,陈耀华仍然给予回答,“本项目分两期建设,计划用工一千人,一期工程预计用工六百人。” “陈总,将来招工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式?是公开面向社会,还是定向招工?” “不好意思,招工问题现在还没提上日程,事情没到那一步,得先把项目建设用地确定下来再说。另外,我们是财政拨款单位,招工问题涉及到计划用工指标,招工名额需要上级机构审批。”陈耀华觉得奇怪,一个分管土地资源的副县长,对项目建设用地只字不提,却在招工问题上纠缠不休。 “但是,你们毕竟是用工单位,上级机构审批只是走过场,我觉得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你们手里。” 见黄副区长继续关注这个问题,陈耀华干脆把事情挑明,“黄区长,你怎么对我们单位的招工问题这么感兴趣?” 老黄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,陈耀华的问题让他略显局促,“呵呵,你们不是要征地吗?农村的土地被你们占了,你们总得给被占地区一些招工指标吧?” “这个没有问题,在全国因为项目建设征用土地的情况,我们既不是第一家,更不是唯一一家,这方面情况国家早就出 台了相关政策,到时候一切按照政策办事就是了。” “这方面政策我也知道一些,只是......”老黄好像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。 “黄区长,虽然咱们这是第二次见面,第一次单独交谈,但我觉得只要有这样的机会,就说明咱们是有缘分的,以后交往多了你就知道,我这个人性格直率,喜欢有啥说啥,你有什么事情,先说来听听吧。” “这,这事儿有点弯拐,”老黄顿了顿,“我老家那边有些亲戚朋友,他们不想在老家务农,请我帮他们在城里找个参加工作的机会。你知道我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,我在区里又不分管工业企业,上哪儿给他们找机会呀!” 陈耀华瞬间明白老黄关注招工情况的原因了,“黄区长,这种事还难得住你吗?你跟分管工业企业的区长打个招呼,他怎么也得给你个面子吧?” “陈总,你们这些中央直属单位的干部,平时不跟地方部门打交道,你是不知道呀,在地方政府机构工作,副职之间一般不愿相互参合,免得遇到事情分不清责任。再说,你也看到了,我们这里国有大型企业比较多,地方工业其实并不发达,所以,招工的机会很少。” 陈耀华心知肚明,其实哪里都一样,他知道在天晨材料研究院,副院长们为了私事也不愿意相互参合,官场上的事,也许原因都一样吧。 “黄区长,你费了好大的劲跟我说这件事,你有什么打算呢?”陈耀华有点明知故问。 “陈总,我的意思,如果你们的项目需要招工,能不能给我留十几个名额?” 又想做交易!而且老黄这胃口也太大了,一张嘴就要十几个名额,不要说还有上级机构卡着,就算天晨材料研究院自己能够做主,也不可能完全满足他的要求。 “前面我已说过,招工的事还没提上日程,咱们还是先谈项目建设用地吧。”陈耀华既没同意,也没拒绝老黄的要求,正好拿这个事情当诱饵,逼迫老黄言归正传。 老黄咧嘴笑了笑,“是啊,项目建设用地是关键,前段时间你们单位的领导跟我提出征地问题后,我向区长作了汇报,因为你们的项目有国家机构的批文,地方政府有义务支持项目建设,但我们并不知道征地的具体要求,所以,这件事情就暂时搁置下来了。” 这跟天晨材料研究院主管基建的副院长说法基本一致,也许那位副院长确实对521工程情况不熟,才没有进一步跟地方政府接触,导致一个多月毫无进展。陈耀华认为,不熟悉情况可以理解,但闷着不说出来,就令人费解了。 其实,正是老黄当时向主管基建的副院长提出预留招工指标的要求,才让那位副院长打了退堂鼓。因为他认为自己既不是天晨材料研究院的一把手,又不是521工程正副总指挥,以他的身份,根本不可能满足老黄那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求,但自己身为副院长,又不好意思主动认怂,于是就采用拖的方式,让事情一直拖到现在。 知道原因后,陈耀华对那位副院长的工作态度也很无语,但事已至此,指责或埋怨都没有意义,既然梅院长让他全权处理项目建设用地和融资问题,那就不如翻过那一页,让事情重新开始。 陈耀华向黄副区长介绍了征地要求,“一是尽量远离村庄